晨雾未散尽,已有茶人弯腰采茶;夕阳西下时,仍见茶篓满载而归。正值秋茶采摘季,位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金竹源茶场逐渐忙碌了起来。负责人叶源顺表示·:“深汕的山,深汕的水上海的股票配资,滋养出深汕茶的本真。”
孕育于莲花山脉之下,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金竹源种养专业合作社(下称“金竹源合作社”)坚持以生态方式种茶、育茶,并建立炒茶、包装等一体化生产流程,成为深汕地区为数不多的专业制茶合作社。今年7月,金竹源生产的红茶及绿茶产品入围“深汕友农”区域公用品牌,成为其中的茶类代表。
优选茶品精工艺
建设专业独立生产线
走进金竹源合作社的茶叶种植基地,清新空气、天然茶香以及满目葱绿扑面而来,让人流连忘返。据了解,该基地面积近70亩,与不远处的莲花山脉天然接壤,构筑起一道靓丽风景线。
“春秋两季的茶叶口感最好,广受茶客喜爱。不久前,我们刚刚采摘完一批秋茶。”叶源顺告诉记者,经过他和父亲两代茶人的试验、改良,最终确定大面积种植台茶12号(金萱茶)。相较于其他茶树品种,台茶12号具有适应性强、抗病能力好、香气浓郁等特点。
叶源顺的父亲叶财,向记者展示金竹源茶叶。
结合本地茶客的品茶喜好,在炒制工艺选择上,金竹源合作社主要生产红茶、绿茶两款主打产品。据悉,为实现从采摘到销售全流程把控,加快茶叶成品出产效率,金竹源合作社在种植基地旁建立起独立的炒制生产线及包装操作间。
采摘下来的生茶经“晾青”处理后,分批送进杀青机300-330℃高温环境中,再经由揉捻、再炒干等数小时的流程工序,最后进行拣选、分级、包装。以上环节均可在金竹源合作社完成,确保茶叶成品的新鲜口感。
茶叶炒制设备。
茶汤清澈透亮,入口清香醇厚,记者在现场品尝了一杯上新不久的秋茶。“金竹源茶场已有十余年历史,销售范围最开始在周边村镇,而后扩展至附近市县乃至大湾区。在旺季,月销量可以达到300-400斤。”叶源顺说。
“茶旅融合”促发展
带动本地村民共致富
建设从采摘到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流程后,叶源顺并没有就此停止思考。他在想,利用这片茶场,还能再做些什么?“茶旅融合”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。
茶树连片成带,与莲花山脉共绘绮丽景观;枝叶修剪齐整,道路平整开阔,增强游人参观体验感。漫步在茶场田垄间,叶源顺向记者分享了他的想法,“在做好制茶主业的同时,加强茶园景观建设,争取把游客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。”
莲花山下的大美茶园。
据悉,有不少来自广州、深圳等地的茶客到金竹源合作社采摘及游玩,高峰期一日可接待80人左右。毗邻赤石镇中心,金竹源合作社带来的优质客源,为当地餐饮及住宿行业带来消费增量。“周边各种文旅景点的兴起,使得客人比往年同期增长近三成。”赤石镇一餐馆负责人说。
今年1月,金竹源合作社被授予“深圳退役军人红星堡垒户”荣誉,为深汕首家获此殊荣的单位。“茶场景色秀丽,父亲有不少战友或后辈前来采摘观光、共叙友谊。久而久之,这里也成为了深汕退役军人的重要联络站。”叶源顺表示,荣誉既是一种褒奖,更是一种鼓励。
金竹源合作社被授予“深圳退役军人红星堡垒户”荣誉。
和父亲商讨后,在茶叶采摘较为忙碌的时节,叶源顺会雇佣周边村民前来帮忙。“都是自家老乡,干活既踏实又放心,也希望自己能为助农增收干一些事实。”据悉,根据工种不同,在金竹源合作社工作一天的收入在120-200元不等。村民王姨表示,钱多、不忙、离家近,每年她都会来金竹源合作社打零工。
品牌赋能拓市场
入围“深汕友农”再出发
走进金竹源合作社的会客厅,叶源顺向记者介绍目前主推的茶叶产品。“现在年轻人群体较为流行简约风。我们采用纯色牛皮纸外包装,印上品牌名称及LOGO,以及网购下单二维码。”他表示,线上、线下联动有效提升了复购率。
广东是茶叶大省,不少龙头茶企拥有整套的高标准生产链及品牌营销链。对于叶源顺来说,他既清楚自己作为中小企业的定位,又有一股不愿服输、干事创业的决心。
金竹源的红茶及绿茶产品。
“一定要做品牌。做不了大品牌,就从小品牌慢慢做起。”叶源顺说。在一次和朋友的偶然聊天中,他得知了“深汕友农”区域公用品牌,并着手进行相关材料的筹备和申报工作。对于做惯了区域茶叶市场生意的叶源顺来说,刚开始可以说是一项不小挑战。
“深汕友农”区域公用品牌拥有全面、多元化的评估及管理标准。叶源顺表示,他花了不少时间钻研各项材料和审核标准,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形成了更强的品牌意识。今年7月,新一轮“深汕友农”产品遴选结果出炉,金竹源的红茶及绿茶产品双双入围,品牌发展进入到全新阶段。
金竹源茶叶现已上架“深汕友农”品牌运营中心。
目前,金竹源茶叶已成功上架“深汕友农”线上商城及线下展销等渠道,进一步拓宽了目标消费市场。这杯来自莲花山下的生态好茶,正在被更多茶客所看见。
撰文:陈相成
来源:南方农村报上海的股票配资
辉煌优配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