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但即便如此,作为熟知中国科幻百年艰辛的“老科幻迷”,刘慈欣仍对《三体》的海外成功抱有“不真实感”。“就像天文学家形容恒星的话:如果不是真的发生了,我们很容易证明它不可能发生。”他强调成功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其中不乏偶然机遇。 刘慈欣表示,科幻文学本身的世界性特征使得《三体》能够跨越文化和种族的界限,引起全人类的共鸣。在《三体》中,人类与外星文明的接触这一共同主题,让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找到共鸣点。其次,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,中国成为一个充满未来感的国家,这也让中国的科幻小说在世界舞台上受到了更多关注。科幻:“并非预测未来,而是展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”面对《三体》情节逐渐照进现实的现象,刘慈欣保持着清醒的认知,他认为科幻并非为了预测未来,而是以文学的形式展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。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科幻变为现实带来的失落感时,他幽默地比喻道:“就像一个不走的表,一天也能准两次。”他强调,科幻的魅力在于其无限的可能性,而非具体的预测实现。
对于AI等新兴技术对写作的影响,刘慈欣表达了自己的忧虑。他认为,写作的最大乐趣在于创造性的过程,而AI的介入可能会让这一过程变成一种劳动,削弱写作本身的乐趣和价值。尽管如此,他也承认AI在信息处理和创意生成方面的潜力,但强调人类的创造力和独特性仍是不可替代的。在采访的最后,刘慈欣表示对科幻文学的未来充满了期待。他认为,随着国力的增强和科技的进步,中国文化必然会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。他希望中国科幻文学能够涌现出更多优秀作品,向世界展示中国对星空和未来的独特想象。同时,他也鼓励青少年多读科幻小说,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。刘慈欣的科幻世界,是梦想与现实的交织,是未知与探索的碰撞。(杨露露 王双飞)举报/反馈
辉煌优配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